211、985高校的毕业生去卷烟厂当工人,这是人才浪费么?最近河南中烟录用的人员《公示》引起网友们热议。
根据《时代周报》的统计,今年河南中烟拟录用人员共149人。其中,在“一线生产操作岗位”中有中国人民大学、武汉大学、郑州大学等985、211名校的学生,硕士研究生也为数不少。
有人认为,这是典型的“高学历低就业”,文凭贬值、就业内卷的典型代表。从某种角度看,这的确是浪费人才。但对人才来说,待遇不到位恐怕才是最大的浪费。
01
名校人才“下基层”
日益趋之若鹜
卷烟厂的这波操作并非孤例。过去不要求学历的工厂基层岗位,近两年的招聘都瞄向了211、985人才,择优录取。
今年五月,贵州茅台发布招聘启事,除了财务、技术等岗位,还有一线员工,岗位包括装甑工、窖池管理工、酒糟处理工、行车工、包装工等337个岗位。
学历要求,高校应届毕业生;除了学历要求,还包含了体测考核,男子1000米跑、女子800米跑,成绩4分30秒以内判定为合格。
还有之前火遍全网的余杭区街道办招聘公示。在拟录用公示名单里,清一色是来自清华、北大的毕业生,学历硕士起步,博士不乏其人。
工作不分贵贱,而且从个人选择角度来看,去一个岗位是不是浪费,更多是个人感受,单位愿意招、个人符合招聘标准,两厢情愿谈不上浪费。
但从教育投入和社会成果产出这个角度来看,那么多名校、高学历人才曾经占据了全国最优秀的教育资源,最后却做一份与学历不匹配(甚至算是相当不匹配)的工作,从社会资源分配角度看的确是一种浪费。
但容咱们说句大实话,“为中华之崛起读书”当然是伟大的,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,在国泰民安的当下,拼命拿到手的高学历,也不过就是想拥有一张能过上安逸优渥生活的入场券。
02
工作头衔高大上
不如摸得着的实惠
而且,高学历人才才不傻呢,这种从名头看上去平平无奇、名声不响亮的单位,说“闷声发大财”夸张了,但说它们是多福利、优待遇、妥妥的钱多事少离家近、大概率上能确保你过一辈子小富即安的生活的好单位,绝不夸张。
就说卷烟厂吧,听上去应聘的流水线工人,没啥社会地位和影响力。但网友们对这个“神秘组织”夸得实在是撩人,于是我好奇查了一下。
中国烟草,仅在2019年净利润就达到1.2万亿,相当于阿里巴巴五年的营收总和(2019年阿里巴巴的营收为3800亿), 光是缴纳的税就高达32亿。
在这样一个盈利巨大的单位当工人是什么待遇呢?知乎上在辽宁某卷烟厂的工人现身说法:
而且所谓的工人也早已不像我们父辈那时纯靠体力了,烟厂的设备现在都是全流水线自动化,工人只需要值班守着别停机就行。
新人进卷烟厂,保守年薪税后十万起,有双休、不加班、性质稳定且避开了一二线大城市高昂的房价和物价,总帐算一算,它和996的大厂哪个真香还真不一定。
过去,人们找工作时,更追求社会地位,但现在大家都务实了,公司和头衔再光鲜亮丽,都不如长期看得到、摸得着的待遇更实惠。
03
让福利待遇
看得见,摸得着
因此,我司在招聘上也认真的考虑到薪酬待遇福利方面的提升,目的就是要摆脱工人岗位在招聘中经常遇到“招人难,留人难”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