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路不对的人,工作起来有多可怕

2021-08-14 10:14:14

​经常在工作中听到这样的话:
 
“你这么做思路不对!”
 
这揭示了一个非常质朴,却少有人关注的问题:
 
工作思路的重要性。
 
如果说做一件工作,就像开车从A点到B点,那么工作思路就是你的导航。
 
不同的工作思路,对应着不同的优劣势。你可以选择距离最短的走法,可以选择红灯最少的走法,也可以选择堵车最少的走法。
 
职场高手,往往不只有一种工作思路,而是针对当下的问题和情况,选择最合适的那一条思路。
 
比如,成本最低的方法,时间最快的方法,最全面的方法,内部沟通最少的方法,动用资源最小的方法等等。
 
但职场新人,大概都只有一条路线。有的甚至连完整的路线规划还没有,就开始“开车”了。
 
这就常常导致一个问题,工作做到一半,发现进行不下去了,哪哪都是死路。但是碍于前面已经干了这么多事情,全部推倒重来又舍不得。
 
于是怎么办?
 
加班。
 
这种加班,不是为了把工作做好,反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为了证明即使一开始的路线规划错了,我也能绕弯路到达终点。
 
其实没有必要。

如果一开始把思路定好,能大大节约能耗,轻松高效地完成任务。

 

 
 
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,并不是所有工作都能一开始把思路想清楚,更多时候都是边干边想。
 
没错,但边干边想,不代表思路不清楚。
 
我们都知道互联网产品里有一个“敏捷开发”的概念。
 
何为敏捷开发?
 
先做出一个最小规模的产品原型出来,然后投入到市场中,根据用户的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产品。
 
很多我们现在使用的APP,当年刚做出来的时候完全不是现在这个样子。它们都是一步步迭代成如今的模样。
 
工作同样也是如此,如果我们日常的每一项工作,都看成一个个小的“产品”,那么今天做的产品,是不是跟昨天一样?明天做的产品,是不是在重复今天的做法?
 
值得我们深思。

 

思路要和动作保持同步,但思路永远都要领先动作一小步。

 

 
 
 
好的思路不是凭空出现的,它们都是从经验里总结,提炼和优化出来的。
 
职场沟通的思路,归根结底就3种。
 
第一种,叫时间线沟通,过去-现在-未来。
 
以前这个事情是什么样,现在发展到哪一步了,未来会朝着哪些方向继续发展。
 
这种沟通思路,适用于新项目对接,背景介绍,公司介绍等会议场合。
 
第二种,叫解决方案式沟通,问题-方法-收益。
 
我们现在遇到个什么麻烦,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麻烦,每个方法背后分别能带来什么利益。
 
这种沟通思路,适用于做方案汇报,给客户和老板做提议,以及各种商务谈判场合。
 
第三种,叫应急式沟通,what-now what-so what.
 
这是个什么事情,现在它变成什么样了,我们接下来应该采取什么行动。
 
这种沟通思路,适用于各种突发状况,或者遇到意料不到的事情需要马上想出应对措施。
 
熟练掌握这3种思路,基本上能应对99%的职场沟通场合。这同样是化繁为简。
 
任何事情都要有思路,任何工作都要有计划,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。